园所分布
 
宝妈阅读Mabao read

要想孩子听话,妈妈要这样说话

发布时间:2018/4/16 16:03:00  点击数:7075

一、不想上床睡觉

场景:

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孩子仍坐在沙发上直勾勾地看电视,一点睡意也没有。

通常的说法:

你看看这都几点了?还不去睡觉!到底让我说几遍你才听啊?赶快去睡觉!”然后啪的一下把电视关了。

后果:

孩子表面上没做反抗,然后生着闷气倔哒倔哒地回房间去了。等孩子躺到床上以后,心里肯定在想:“我又不困,干嘛非得让我睡觉!我就是想看会儿电视怎么了,连这点自由都不给我吗?”最后生着闷气睡着了。

正确说法:

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你是想先洗漱还是先收拾一下书包?

这样说的好处就是:给出孩子两个选择,让他自己做决定,一来他会更愿意去实行自己的决定,二来也不会使孩子产生被强迫的感觉。

另外,给孩子固定了一个睡觉时间,等形成生物钟以后,都不用你催,孩子自己到点儿就会去睡觉了。

二、不爱搭理人

场景:

妈妈看孩子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想问问他在干嘛,结果问了好几遍,孩子都像没听见一样,没有一点响应。

通常的说法:

妈妈跟你说话呢,你是聋了还是哑巴了啊?倒是回个话啊。

后果:

本来孩子可能没什么事,就想自己静静地待一会儿,或者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事,在想解决办法。可妈妈这样一说,孩子心里能好受吗?恐怕本来就不太明朗的心情,现在更加郁闷了吧?

正确说法:

孩子,有什么我能帮到你的吗?如果你不想说就算了,不过妈妈很担心你。

这样说的好处就是:不会给孩子压力,让他能够在体会到妈妈的关心后,情绪得到舒缓,慢慢的自然就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了,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记住,对孩子说话时不要太强势,孩子不是仇人。

三、不爱分享

场景:

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两个孩子在一边玩玩具,你和朋友在一边聊天。这时,两个孩子打了起来,原因是你家孩子不肯把玩具给朋友家孩子玩。

通常的说法:

人家是客人,你要让着人家知道吗?这个玩具你不是天天玩嘛,要懂得分享,别这么自私!

后果:

玩具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只是大人眼中的一个玩物而已,但却是孩子幼小心灵的一个陪伴。当有人未经允许而拿走他的玩具时,就相当于抢了他的兄弟姐妹一般。

如果你强行让孩子分享玩具的话,他本能反应肯定是不情愿,觉得别人抢走了自己的最爱而伤心难过,甚至会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

正确说法:

孩子,你是想先玩一会儿,再给他玩,还是他先玩一会儿,你再玩?或者我们给他找另外一个玩具玩好不好?

这样说的好处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时,给出孩子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不管怎么选,两个人都可以玩到玩具。

孩子都是“顺毛驴”,你得温柔一点的引导他,而不要直接强硬地说出你的想法。

四、用哭来达到目的

场景:

孩子想再看会儿电视,再玩会儿游戏,妈妈不答应,他就一直哭,直到妈妈答应了。

通常的说法:

哭哭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还能干什么?人家谁家孩子像你这样啊,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

后果:

孩子之所以会用哭来达到目的,一定是之前妈妈让他尝到了这方面的“甜头”。

有时候,家长怕麻烦,一看到孩子哭就缴械投降,索性答应孩子的要求,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家长是省事了,却没有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让孩子误以为哭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等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哪还有人像家长这样惯着他?

正确说法:

你先冷静一下好不好?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该怎么办。现在,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的,妈妈听你说。

这样说的好处就是:当孩子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稳住孩子的情绪,引导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哭没有用,如实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

五、做事磨磨蹭蹭

场景:

当你们准备出门时,孩子不是还没穿好衣服,就是忘拿东西了,总之,出个门得磨蹭个半小时才行。

通常的说法:

还在那磨蹭什么呢?就你这样的,干什么能行啊?赶紧的吧,快迟到了,听到没有!

后果:

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甚至孩子还会故意和妈妈唱反调:“你不是说我磨,那我就磨给你看。

其实当你不停地催促孩子时,在不经意间就已将孩子的节奏给打乱了。而孩子一被打乱节奏,各种“后遗症”也会接踵而来——易烦躁、耐性差等。

正确说法:

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出门了,你是先穿好衣服,还是先去上趟厕所?

这样说的好处就是:给出孩子有选择性的督促,提醒孩子该做什么,有助于孩子秩序感的形成。

其实有时候孩子根本没意识到他在磨蹭,因为他们的时间意识很淡薄,还以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以上只是生活中几个常见的例子,妈妈每天和孩子说的话肯定不止这几句,我只是希望你能从中领会到说话的奥秘,做一个会和孩子说话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