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所分布
 
宝妈阅读Mabao read

父母催催催,催的是孩子还是自己?

发布时间:2017/8/25 16:38:00  点击数:6212

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教育问题,我猜,“孩子太磨蹭”估计能进入前十名吧。磨蹭,貌似一大顽症,从四五岁到青春期,横扫各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为此头疼不已,无计可施。

“磨蹭—催促”模式曾经在我们家天天上演:早上催起床,放学催写作业,晚上催睡觉,一天三场,天天循环播放。

从起床到出门,小孩儿总共只需要做几件事,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却需要我不停地提醒、下指令。

每催一次,我的火气就往上蹿一分,到最后,往往以吼来为这部“催催催”交响曲压轴。这一早晨下来,弄得大人烦躁恼火,小孩儿心情沮丧。然而第二天,历史又一次重演……

直到有天我意识到,我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停的催促,最终会让他失去对自己的掌控能力。

不能再这么催下去了。


我首先做的是管住自己的嘴,控制自己不去催促,不去唠叨。

催与不催,只差了十几分钟,我一遍又一遍地催,到底有多大意义? 我对自己不停的催促产生了一种无意义感。

何况,我们催促,其实就是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掌控的能力,不相信他能管好自己——一个劲儿地催他还这样,要是不催他,还不定磨蹭到什么样呢!


第二件事,明确和孩子之间的界限,分清磨蹭是谁的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次我忍不住想催孩子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这些催孩子做的事情,是我的事还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他不着急,我为啥要比他还着急?

这么一想,心态就缓和很多,不容易急躁了。


第三件事,用行为引导行为

实践已经证明,批评教育和催促一样,效果都非常有限,真正有效的,是家长用行动引导孩子,在具体的事情中让他体会到磨蹭和不磨蹭的不同结果。

如果出门晚了,也不会批评或者发火,我会在路上点他一句:你看,咱们晚出来十分钟,就在路上多堵好长时间,弄不好就要迟到。明天咱们争取早十分钟出来,你还能早到校玩一会儿。

有过这样几次,孩子慢慢就会对什么时候出门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