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近年来,我省(河北省,下同)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孩子“入园难” “入园贵”问题作为一件改善民生的大事,突出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办学,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和规划管理,逐渐构建起“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师资公办教师为主、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三为主”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孩子“有园上”“上好园”的目标。
一、确立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生活起点的战略思想,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战略目标
幼儿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础,是为每个人终生幸福终身发展奠基的国民素质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使每个孩子从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保持人生起点的公平,是教育的最大公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省从2001年开始,坚持幼教办学的公益性质,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提升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来抓。2003年,坚持公共资源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公益性与低偿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满足农民子女接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求列为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2005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按照这一目标要求,省教育厅提出谋求幼儿教育跨越式发展“三大转变”的工作思路,即:由普及学前一年教育转变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由以举办学前班为主体转变为以举办规范化幼儿园为主体,由以民办为主转变为以公办为主。通过实现幼儿教育“三大转变”,达到入园幼儿人数大幅度上升,幼儿园在园幼儿比率大幅度上升,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大幅度上升,学前班大幅度下降的“三升一降”目标。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我省不断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普三”进程。
二、坚持以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为重点,实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战略
我省辖11个设区市和172个县(市、区),总人口有7000多万,其中3至6 岁的幼儿近230万。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大头都在农村。因此,我省坚持把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作为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实行农村和城市幼儿教育共同发展战略,使农村和城市幼儿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成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基础在办学条件,关键在校舍和师资。自2001年以来,学龄人口大幅下降,2005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省小学在校生由2000年的813万人减少到509万人,小学减少了15000多所,由此形成了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园舍和师资短缺,而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小学校舍闲置、教师超编的情况。面对这一现状,我省巧用“加减法”,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两大闲置资源,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即:把富余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把超编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岗位。据2007年统计,全省由闲置校舍改建的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占到了全省幼儿园总数的80%。
为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04年,我省启动实施“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评估验收工作,省教育厅与各设区市教育局签订“普三”目标管理责任书,以县域为单位区域性推进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化进程。为确保普及质量,2005年,又把“普三”指标纳入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之中。
三、坚持以公办为主的幼儿教育体制,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园上,上好园
在普及过程中,我省坚持把农村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统筹起来,强调利用农村公办小学闲置资源发展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实行以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逐步在全省构建起以政府集体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办学体制。据2008年统计,当年全省幼儿教育总投入为72531万元,其中财政性经费55415万元,财政预算内经费 53754万元,分别占幼儿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6.40%和74.11%;教育部门、集体和其他部门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所占比例均已超过85%;农村公办幼儿教师统一列入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核定范围,建立起一支以公办教师为主、聘任制教师为补充的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正是由于坚持以政府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财政集体投入为主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我省幼儿教育的低收费制度。目前,我省公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月收费为每人90—190元,一类园月收费每人70—120元,二类园 60—90元,三类园40—75元,农村幼儿园一般月收费每人10—30元。过去部分地区学龄前幼儿无园可上、上不起幼儿园的情况已基本消失,实现了每个适龄幼儿特别是每个农村家庭的幼儿都能有园上,都能上得起幼儿园的目标,确保了学前教育的公平。
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为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我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创办有乡村特色的农村幼儿教育模式,针对农村幼儿园活动场地多、活动空间大的特点,改变城市幼儿园以室内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更多设置户外活动区,把幼儿教育安排在山坡上、小河边、树林中,让幼儿在阳光下锻炼,在树阴下游戏,在田间里活动,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魄,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增设教师定点接送幼儿、购置专车接送幼儿等多种服务项目,保证幼儿“进得来,留得住”,提高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幼儿教育的入园率。构建县域范围内幼教研训一体化指导网络,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县直公办幼儿园作为全县幼儿教育基地,让其发挥教学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科研中心等核心作用,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业务能力,确保幼儿教育质量。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幼儿教育不仅较快地扭转了下滑局面,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9年,全省幼儿园数由1307所增加到6434所,园均规模由56.86人提高到235.15人,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全省学前教育总规模由74.32万人增加到151.29万人,增长了103.57%,大幅高出全国平均增幅,增长量连续几年居全国第一;万人均在园幼儿数由110.2人增加到216.5人,大幅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学前三年受教育率由34.38%提高到65.78%,高出全国14.82个百分点。